首页|资讯|管理|品种|野猪|微型猪|种猪场|相关企业|养猪文化

专题|营养|保健|防治|设备|新技术|新观念|技术媒体|问答天地

行情|数据|人工授精|讨论天地|吴大夫诊所|猪场软件|娱乐休闲


北京花猪Ⅱ系选育技术报告

     为满足发展瘦肉型商品猪生产的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于1986年内部制定和实施了北京花猪Ⅱ系的选育方案。该选育方案于1990年被市科委审定为市重点科研项目之一。选育方案突出特点是合理应用现有品种资源,通过合成系方式选育具有特色的杂交用第一母系猪种,进而生产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内市场需要的瘦肉型商品杂优猪。现围绕选育方案实施过程中主要技术问题予以说明。

 一、合成系制种

     ㈠制种素材的选择

     基础素材是北京花猪Ⅰ系,北京花猪是50年代初期当时本地区国内外猪种复合杂交后经选择形成的改良品种,北京花猪Ⅰ系经80年代初的系统选育已经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但瘦肉率较低,仅为51.1%。为使北京花猪Ⅰ系不足之处在保持原有优点的条件下获得明显改进,我们选定长白猪和施格猪作为改进北京花猪Ⅰ系的资源素材。选定长白猪和施格猪作为资源素材的理由有三:一是这两个猪种从未参与过北京花猪Ⅰ系的形成,因此有相对较远的遗传距离,容易获得预期的合成效果;二是这两个猪种具有可弥补北京花猪Ⅰ系不足之处的相对优点;三是在选定前早己通过杂交观察证实能够产生预期合成效果。

     ㈡制种程序和过程

     1.制种代群。1986年选定并实际参与传递的制种猪有长白公猪 4头,施格公猪2头,北京花猪Ⅰ系母猪13头,以后又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性调整。

    2.杂交代群。1987年获得基础素材与资源素材杂交所生产的毛色表型为白色的F1代群体,并从中选择优秀的两性个体进行F1代间的横交。

    3.合成代群。1988年从F1代间横交产生的后代中选出符合选育方案要求的合成代——北京花猪Ⅱ系的原型。这些合成系花猪毛色遗传稳定,在以后继续繁殖中从未发生过分离现象。

    我们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北京花猪Ⅱ系的制种工作。后经研究分析确定合成代群的遗传组成为:长白猪为35.3%,施格猪为10.0%,北京花猪Ⅰ系为54.7%。

 二、合成系选育

     1、选育过程

     1988年从合成代原型群体中选出 4头公猪和30头母猪,于1989年繁殖出合成系的零世代群。以后仍然每年一个世代,累计连续五年,于1993繁殖出合成系选育的四世代猪群后结束选育工作。在选育工作正式结束后,又经研究分析确定北京花猪Ⅱ系实际来源于6头长白公猪,2头施格公猪,2头北京花猪Ⅰ系公猪和18头北京花猪Ⅰ系母猪。北京花猪Ⅱ系的遗传组:长白猪为37.3%,施格猪为 9.2%,北京花猪Ⅰ系为53.5%。从遗传组成看合成代到四世代仅有小幅度变化,稍向长白猪倾斜。

     2、选育成效

     根据四世代群体的有关资料:北京花猪Ⅱ系青年公猪约150日龄、青年母猪约 180日龄达到性成熟。青年公母猪240日龄左右,体重为105—110公斤时进行初次配种。第一胎平均总产仔头数为10.1头,活产仔头数为9.5头,仔猪平均出生体重为1.2公斤,56日龄转群体重公猪为16.0公斤,母猪为15.6公斤,肉猪为 15.8公斤,180日龄体重公猪为91.7公斤,母猪为91.4公斤。肉猪175日龄体重为90.4公斤,出生—175日龄平均日增重为510克,料肉比为2.77:1,肉猪屠宰重90.5公斤,屠宰率74.9%,平均背膘厚3.0厘米,后腿比例31.1%,瘦肉率56.2%。

    经产猪的繁殖成绩,根据690窝的统计,平均每窝总产仔11.4头,活产仔10.7头,平均初生体重1.4公斤,断奶成活10.1头,60日龄平均个体重20.4公斤。

     三、商品杂优猪

     1、第一母系

     北京花猪Ⅱ系母猪在养猪生产中主要作为生产杂优猪的第一母系猪。根据试验观察已证实北京花猪Ⅱ系是比北京花猪Ⅰ系更好的第一母系。现将1990年到1993年各年度从10月份至次年2—3月份分批进行的杂交肥育试验,共七个组合393头猪的肥育结果列于表1,屠宰结果列于表2。

          表1 各组合猪只试验期的日增重、料肉比表

组合 头数 初重 末重 日增重 料肉比 肥育期 全程日龄
 Ⅱ 104 25.1 90.6 625 3.33 104.9 175.4
YⅡ 106 23.5 90.8 684 3.08 98.3 170.6
LⅡ 104 24.0 90.6 650 3.22 102.5 173.9
DⅡ 28 19.6 91.0 642 3.29 111.3 173.2
L.YⅡ 16 20.5 90.6 771 3.04 90.8 154.2
Y.LⅡ 16 20.7 89.9 657 3.21 105.4 167.3
D.YⅡ 19 19.0 91.3 649 3.16 111.5 174.1

                    表2 各组合胴体主要性状比较

组合 头数 宰前重 屠宰率 背膘厚 眼肌面积 腿臀比例 瘦肉率
 Ⅱ 22 92.0 74.8 3.01 33.3 32.1 56.2
YⅡ 27 92.3 75.4 2.97 35.8 32.0 58.5
LⅡ 22 92.5 75.3 2.87 32.7 32.2 58.1
DⅡ 5 90.0 74.2 2.44 36.0 32.6 60.3
L.YⅡ 6 90.3 75.7 2.62 34.4 32.4 59.9
Y.LⅡ 8 90.7 73.7 2.33 35.9 33.8 59.4
D.YⅡ 5 89.7 74.3 2.40 37.8 33.1 62.7

     从表1可以看出大花肥育期日增重可达 684克,比花猪高59克,比长花高34克,比杜花高42克。每公斤增重耗料,大花为3.08公斤,比Ⅱ系少0.25公斤,比长花少0.14公斤,比杜花少0.21公斤。大花猪从出生达90.8公斤的日龄为 170.6天,比花猪少4.8天,比长花少3.3天,比杜花少2.6天。从表2 可以看出大花猪胴体品质比较优良。

     2、三元杂交初步应用效果

    从三元杂交的初步试验看,长大花(长白♂×大花♀),大长花(大白♂×长花♀),杜大花(杜洛克♂×大花♀)三个杂交组合的比较,其中长大花表现最优,肥育期平均日增重高达771克比纯花猪高146克,比大花高87克,比大长花高114克,比杜大花高122克。每公斤增重耗料3.04公斤,比大长花少0.17公斤,比杜长花少0.12公斤。从出生到90公斤的日龄仅154.2天,比大长花少13.1天,比杜大花少22.6天。屠宰后胴体品质比较优良。

    综上所述,北京花猪Ⅱ系母猪与大白公猪杂交效果最优,其后代无论作为第二母系生产三元商品猪,还是作为商品肉猪肥育上市,均表现出良好的肥育性能和产肉性能。另据试验观察统计大花杂优母猪还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根据43窝的统计,平均总产仔数为13.0头,活产仔11.8头。为此在北京花猪Ⅱ系的选育进程中就将北京花猪Ⅱ系作为祖代猪,大花母猪作为父母代猪向社会推广应用,并受到用户的欢迎。

     四、选育技术特点

     1、突出生产性能选择

    在北京花猪Ⅱ系选育进程中,除注意其具有均衡、整齐的繁殖性能外,始终突出产肉性能的选择,体型外貌作为次重点对待。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在毛色选择上没有花费时间,也没有影响产肉等性能的选择。但也应说明这种特定形式的合成方式,在各世代繁殖过程中没有出现毛色分离现象,即不产生白猪和黑猪,仅在花斑大小和形态等方面有变化。

    2、重视同胞及后裔测定

    在每世代选留传种的青年公母猪时,始终同步进行相当数量的同胞猪育肥测定,并参考同胞表现成绩来选留青年公母猪。还有在相连的上下两代间及时总结并参考后裔测定的情况来选留青年公母猪。

    3、强调杂优配套应用

    合成系选育的目的在于获得杂交生产的第一母系猪群,作为祖代种猪(北京花猪Ⅱ系)和父母代种猪(大花)推广出去表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这是北京花猪Ⅱ系选育最成功的经验,也是边选育边推广并在用户中扎根并产生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

    4、注意克服世代进程中的波动

    杂交合成育种时,通过F1代横交分离获得原型个体后,继续进行选择可能在某些性状表现上,如产肉性能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的情况。这些性状进入低谷后,通过强化选择会得到改进和提高。    

    5.灵活应用猪的综合选择指数

    繁殖性状主要根据窝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来选择。产肉性能主要根据日增重、料肉比和背膘厚来选择。

     五、形成社会生产力

     北京花猪Ⅱ系现有种猪4118头,其中建新原种猪场有成年猪312头(另有后备112头),双桥门种猪场、海淀永丰种猪场、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种猪场等15个祖代场有1299头(其中北京市895头、外省市404头),其余2507头种猪分散在北京市及外省市各父母代猪场。这样规模的种猪群早已在两年前就形成了一个年产超过百万头肉猪的繁育生产体系。

         返回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宣传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  2011-2012  SINOSWIN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11-2012 中国养猪技术网

京ICP备050219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