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猪断奶技术溯源
仔猪早期断奶是相对于常规断奶而言的,更是相对于仔猪自然离开母猪哺育的时间而言。在自然条件下,母猪泌乳期大致在56—77天,仔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母猪哺育,仔猪消化系统的机能也在这期间逐渐完善。我国养猪业在上世纪80年中期以前一直是55—60天断奶,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实施早期45天断奶,很快转向35天断奶,28天断奶,由于产仔床的数量限制甚至在这一时期被迫采用25天、23天断奶。早期断奶技术的实施无疑在缩短母猪生产周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的实施大致经历了表二所示的演变过程。在短短的十年内,仔猪断奶日龄就由60日龄断奶发展到早期28天断奶,甚至有些猪场已经采用了21天的超早期断奶。但是由于这一技术的进展如此之快,使得我们的养猪技术人员没能完全领会它的技术含义或者实施条件而造成仔猪因营养、下痢等原因大量死亡。
二、仔猪断奶技术的比较
1、理想状态下的断奶成绩
表一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理想数据计算
仔猪断奶日龄 |
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 |
每窝断奶仔猪头数 |
8.50 |
9.00 |
9.50 |
10.00 |
10.50 |
11.00 |
11.50 |
12.00 |
12.50 |
13.00 |
60 |
2.02 |
17.1 |
18.1 |
19.2 |
20.2 |
21.2 |
22.2 |
23.2 |
24.2 |
25.2 |
26.2 |
56 |
2.06 |
17.5 |
18.6 |
19.6 |
20.6 |
21.7 |
22.7 |
23.7 |
24.7 |
25.8 |
26.8 |
45 |
2.20 |
18.7 |
19.8 |
20.9 |
22.0 |
23.1 |
24.2 |
25.3 |
26.4 |
27.5 |
28.6 |
35 |
2.34 |
19.9 |
21.1 |
22.2 |
23.4 |
24.6 |
25.7 |
26.9 |
28.1 |
29.2 |
30.4 |
28 |
2.45 |
20.8 |
22.0 |
23.3 |
24.5 |
25.7 |
26.9 |
28.2 |
29.4 |
30.6 |
31.8 |
25 |
2.50 |
21.3 |
22.5 |
23.8 |
25.0 |
26.3 |
27.5 |
28.8 |
30.0 |
31.3 |
32.5 |
21 |
2.57 |
21.8 |
23.1 |
24.4 |
25.7 |
27.0 |
28.3 |
29.6 |
30.8 |
32.1 |
33.4 |
14 |
2.70 |
23.0 |
24.3 |
25.7 |
27.0 |
28.4 |
29.7 |
31.1 |
32.4 |
33.8 |
35.1 |
注:表中数据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365天/(怀孕期114天+哺乳期-仔猪断奶日龄+空怀天数)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每窝断奶仔猪头数
根据表一理论数据,仔猪在28日龄断奶时,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可以达到2.45窝,每窝断奶仔猪头数为10.5头,每头母猪即可年提供断奶仔猪数25.7头。这说明只要做好仔猪28天断奶相关的技术配套工作,达到欧美的养猪水平理论上完全没有问题。
然而为什么我们的实施效果不如人意,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徘徊在13—18头呢?以下我们来分析不同阶段仔猪断奶技术的情况。
2、仔猪断奶技术的比较
最初的仔猪断奶日龄的变化来源于提高母猪利用率,减少母猪无效饲养日的目的。56日龄断奶与早期35天断奶相差3周之多,可以少用21天的哺乳母猪饲料,达到了节约饲料费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35天断奶与28日龄断奶之间又少了1周,这种变化仍然具有有效地经济效果。我国有4500—5000万头母猪,即使非常微弱的变化,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随着断奶技术的发展,超早期断奶产生21天和14天断奶也先后在上世纪末产生,然而由于母猪再次怀孕的子宫复原和组织回复的需要,超早期断奶的目标不是以提高母猪利用率为目的的,而以控制母仔间疾病传播为主要目标。据实验观察,母猪泌乳天数如果少于19天,就会对子宫复旧率、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以及胚胎存活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欧美还是我国,多数养猪场多采用28天断奶,21天断奶也有采用。但是其技术背景完全不同(见表二)。
表二
我国仔猪断奶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背景比较
断奶日龄 |
实施年代 |
目的 |
名称 |
技术背景的发展 |
60 |
1988前 |
提高母猪利用率 |
常规断奶 |
传统养猪/春秋两季 |
45 |
1988 |
提高母猪利用率 |
常规断奶 |
传统养猪/春秋两季 |
35 |
1989 |
提高母猪利用率 |
早期断奶 |
现代养猪/按周生产/全进全出 |
28 |
1992 |
提高母猪利用率 |
早期断奶 |
现代养猪/按周生产/全进全出 |
21 |
1998 |
阻断母子疾病传播 |
SEW |
多点生产/全进全出 |
14 |
1998 |
阻断母子疾病传播 |
MEW |
多点生产/全进全出 |
注:SEW——隔离式早期断奶,MEW——药物早期断奶。
常规断奶技术时期,仔猪断奶后对日粮的要求相对较低,当时的营养技术进步为仔猪早期断奶做了充分的准备。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高档乳猪颗粒料大行其道,为仔猪生产带来了福音。仔猪认料快,不下痢,成活率高。仔猪的消化机能已经趋向完善,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见右图示,仔猪消化酶随周龄变化)。
早期断奶技术时期,仔猪消化酶活性处在上升期,消化器官和机能处于完善阶段。因此,对于饲料的要求比较高,饲料原料就需要具备容易消化吸收的特点。然而,对于这一点技术人员尤其猪场管理者并不能完全认识,或者即使能够认识到,但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不容易接受饲料价格(成本)高的现实,从而使仔猪面临营养问题的考验。再加上免疫问题、环境问题的干扰,仔猪所要接受的是复杂的生存形势。首先是营养不良引起的下痢,环境贼风引起的感冒,继而是抗体水平低引起的病毒或细菌的攻击。
超早期断奶技术时期,仔猪2-3周离开母乳的保护,母源抗体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消化系统的缺陷更加明显,对环境要求很高。如果不能满足仔猪对营养和环境的要求,同时还在环境方面给予了太多的应激,仔猪所面临的考验将不言而喻。在自然情况下,母乳期21—35天时母猪的泌乳量达到高峰,仔猪正舒服地享受母乳的甜蜜。而超早期断奶的仔猪却要面临离开妈妈的悲苦和面对母乳完全不同的,而且多是粉状抑或是颗粒的食物。
显然,这里的技术是反自然的,效益是推动这些技术实施的根本因素。可是我们真的得到效益了吗?我们真的为仔猪提供了所需要的条件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没有!早期断奶其技术背景是按周生产,全进全出,良好的密闭舍饲条件,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和良好的照顾。我们做的不够认真,没有执行到位。超早期断奶的技术背景是药物、隔离、多点式生产,温室一样的环境,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学而不精,细致不够。或许我们太过功利,因此结果适得其反。 |